防彈車難成護身符 一個富人對”公平”、”和諧”的感悟

廣州日報記者

( 用心從日常生活中感悟”公平”的內涵, 用行動去構建每天的”和諧”的社會.編者 )

靠搞發明、搞專利,孫寅貴成為第一批富裕起來的人,然而他很快就發現當時自己在小區裏並不受歡迎。幾乎每天早晨,他的新車不是被吐痰,就是有被人踹的腳印。

“唉……現在中國的有錢人其實挺慘的。”這感言我已聽很多人說過了。

防彈車難成護身符
          和諧才是真正的”安全”

據說重慶一家防彈車改裝廠訂單多得應接不暇。這些在西方屬於政治要員的專屬座駕,卻成了中國富豪賴以防身的護身符。俗話說︰不怕賊偷就怕賊惦記。但中國的富豪們只要配上防彈車,有了這種被動安全裝備,就真的安全了嗎?中國人的個人財富有誰可以與蓋茨和沃爾瑪老闆沃爾頓比?他們開的卻是皮卡(貨車改裝的),也沒有保鏢開道。

1986 年,我可能是第一批私人買轎車的車主之一,那個時候,第一批進入中國家庭的私人轎車是由波蘭進口的菲亞特 126P 小車,防彈汽車安全嗎?兩門四座,當時是 9300 元一輛。這批車主,大都是改革開放初期第一批下海的人。他們也基本上是由當時的社會閑雜人員構成,沒有好的家庭、教育和政治背景,有的甚至是釋放後的”兩勞”(勞教、勞改)人員,所以這批人給人的總體印象不好,統統被貶稱為”倒爺”,他們是改革開放後中國第一批富裕的人。

不小心我也成為這一行列中的一員。但我有所不同,我是靠搞發明、搞專利富裕起來的,那時老百姓對專利這個概念還比較模糊。我當時住在東直門,所住的房屋是因為我的科技貢獻,政府獎勵給我的。買的那輛菲亞特 126P ,當時真當寶貝似的,每天擦了又擦,洗了又洗。然而,幾乎每天早晨都會發現,車身上不是被吐痰,就是有被人踹的腳印。整個社會對我們這群新富不接受。防彈汽車安全嗎?

最嚴重的一次是︰中午我從樓上下來開車時,4 個小孩子站在車頂上玩,旁邊的老頭、老太太沒有任何反應。當時我很難過,那畢竟是 4 個人,一個人就能把車頂踩扁了。我想,我一定要改變這個局面。

當時我所住的房子是剛完工的新樓,附近建築垃圾很多。我特地選擇了一個禮拜天的早晨,穿得幹幹淨淨,找了把鐵鍬和一些勞動工具,從早晨一直幹到下午。過來過去的人都看到我在那裏幹活。這時我看得出來大家都向我投來了一種敬佩的眼光,到了下午終於不斷有人跟我搭訕了︰”你是不是住 11 樓的?””是啊!””那個小紅車是你的?””是啊!”那人說︰”我是協和醫院的,你要是有事就找我啊!”也有人主動過來對我說︰”我是東直門安委會的,你要是扣了本、扣了車,找我!”

經過這件事,我的鄰裏關系一下子就和諧了。當時我住的那棟樓裏,除了公用電話,我是第一個裝電話的,以前沒人來用我們家電話,但從這以後,有的人就不客氣了,敲門就說︰”大哥,用一下你家電話。”似乎覺得從此沒有隔閡,覺得我是他們自己人了。我心裏也明白,他們自此心裏一定認為,這個人不是”兩勞”人員,是個好個體戶。

這應該就叫”主動安全”。讓自己身處在和諧社會的氛圍裏,這才是真正的安全。

富人的努力越多
          敬仰就自然來得越早

也許,中國目前大多數有錢人,還沒學會怎樣做富人。

前不久有報道,山西一礦主富豪一次買了 15 輛”悍馬”吉普,給家族凡滿 20 歲以上的男士每位一輛。在全國煤礦事故頻發、淚流不止的現實狀態下摻雜這樣的”音符”,不只是不協調,簡直是在種植仇恨。與此同時,美國傳來了”股神”巴菲特將自己價值 370 億美元的股票,捐給了蓋茨慈善基金會的消息。

誰用財富挑釁社會

誰就可能離死不遠了

西方有一句話︰一夜可以出一個暴發戶,但是三代才能培養一個貴族。目前中國確實有許多人通過勤勞智慧,成了名副其實的富翁,並形成了一個群體。但這個群體中的絕大多數,自以為自己就是中國的貴族,就應該像西方的貴族一樣受人尊重。

其實,這群人,離”貴族”還有不小的一段距離。他們在物質上可能算得上富有,但在思想和精神上仍是窮人。他們不僅缺乏應有的修養,而且還擺闊鬥富,缺少同情心,缺少社會責任感,更有甚者竟會仗財欺人,等等。給社會留下了為富不仁的惡劣形象,這不僅悲哀而且可怕。一句話,這個群體還沒學會做富人,哪還談得上貴族。

你的確很有錢,而且是辛苦、合法掙來的稅後收入,誰也無權干涉你的揮霍。但你千萬別忘了你也是利用了社會現有資源才有今天的。你也許並未阻礙他人利用這一資源,但你一定在此前相比他人取得了利用這一資源的優勢,這已經不公平了。此時如果你不但不把這錢撒出去一些,平抑可能失衡的社會心理,反而用財富挑釁社會,自然就會種下仇恨的種子,就可能離死不遠了。

誰用財富挑釁社會誰就可能離死不遠了。

(摘自《公平定律︰靈與肉的感悟》)

“一夜可以出一個暴發戶,但是三代才能培養一個貴族。”

今天,公平、效率,已經成為和諧社會兩大價值觀的平衡問題。

上世紀70年代末,中國開始發生”轉型”巨變;80年代末,中國人開始膨脹”暴富”的夢想;90年代末,中國社會已經冒出了一批批”富豪”。他們光怪陸離的身影,有的走上了通往民族企業家的紅地毯;有的則如行雲流水,銷聲匿跡;甚至有的聲名狼藉。而在2000年以後,全社會已經不厭其煩地反思起來︰究竟怎樣看待”富人”?

孫寅貴,百龍集團的董事長,如今已然是一位”富人”。但無論他當年如何攜”百龍礦泉壺”在媒體掀起波瀾,卻似乎從未做過發紫的”紅人”,反倒獲譽商界”怪才”。其實,他是敢於把自己致富的艱辛、出軌、失敗和成就都和盤托出的極少數人之一。

多年前,一本《總裁的檢討》讓商界振聾發聵;今天,孫寅貴又用自己行走在天堂與地獄之間積累起來的切身經歷,凝聚成《公平定律︰靈與肉的感悟》,呼籲”中國有錢人學會怎樣做富人”。

孫寅貴的公平感悟

   中國目前大多數有錢人,還沒學會怎樣做富人。
   誰用財富挑釁社會,誰就可能離死不遠了。

富人要尋求”主動安全”,創造和諧社會的氛圍。富人的”安全”在回報社會,鋪就公平就是幫助富人自己。

只有建立在制度上的公平,才是可信可依的普遍公平。

每時每刻我們每一位管理者,每一個掌權人,都應拷問自己,你的決定、決策符合公平定律嗎?你的成果是”混血”得來的嗎?

公平需建在制度上

只有將公平建立在制度上,才是可信可依的普遍公平。

我的企業曾經為了調動職工的工作積極性和幹部的管理積極性,採取了資本和勞動者分紅的方式︰一年中的利潤有50%~60%是投資人的,剩下的分給勞動者。這種制度當時大家都愉快地接受了。但企業仍然存在不穩定因素而危及前途。

我一個下屬企業的總經理,50多歲,可他連個能全面代理工作的副總人選都沒有。董事會讓他培養接班人。開董事會的時候我就笑了︰”培養什麼呀?”他心裏肯定想”有了接班人還不是把我踹走?那不行!”所以總公司培訓,這位總經理一般不派人來參加。實在要派,就派他的駕駛員來,說這就是人才。嚴重的是他還時常暴露出在開闢退路的跡象,這對企業是極為危險的。

問題出在哪兒?是制度上出了問題。他今天拿到幾十萬年薪,明天退休什麼都沒有了,他不會對明天負責。

現在IT業較傳統行業有一個重要的區別︰傳統產業看資本,誰有錢誰就能當老闆,而IT業僅僅有錢是當不了老闆的。所以就出現了新詞︰”知本家”。”資本家”和”知本家”的合作會導致財富在一個組織內趨向均衡,百度、新浪等一批IT業一夜之間在一個公司裏製造出無數的百萬富翁,他們的高速發展無一不是審時度勢,用一套公平的制度帶來的效果。

後來在百龍,企業與管理者會簽訂這樣一個合同︰下屬各核算單位的主要負責人在公司三年為一個任期,任滿三年就能在他所管理的企業裏獲得一個為期三年的臨時股權,即使即刻離職,仍可分得後三年這個組織所取得的利潤。如果你滿兩個任期,六年,離職後你就擁有第一個三年的永久性股權和第二個三年的臨時股權。由此類推。

這樣,即便你辭職離開,你也會關心這個企業的價值和未來。那位總經理後來說︰”老闆,你再也別跟我提接班人的事了。我不為你,為我自己也得找接班人。我不能讓我的這筆財產今後沒有效率。”這就是公平的制度釋放出來的效率與成果。

Leave a Reply