淺談“和諧”
黃樂平
自從中國領導核心提倡構建和諧社會,舉國上下大談“和諧”,從報紙雜誌、廣播電視、互聯網、和形形色色的論壇,都能找到有關“和諧”為主題的文章、訪談和論題,甚至電視劇和相聲小品的臺詞裡,都能聽到“和諧”。“和諧”這兩詞,成了目前的時髦詞,出現的頻率想必比以往要高的多。 不能說為了趕時髦,但也要與時俱進,出於耳染目濡,對“和諧”有了更多的認識。但在這裡,不談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意義和如何實現社會和諧,只是粗淺談談自己對“和諧”的理解。
首先要說“和諧”是世界萬物存在的本質。雖然這樣說法沒有共識,聽起來象似要做什麼大文章,但細細琢磨道理沒那麼複雜。小時候,在物理課本裡學到,一切事物的運動、變化、發展都是有規律的,規律是體現事物的本質。科學家們在努力地尋找規律,發現萬物運動變化必須滿足一種定量關係,這種定量關係,我們叫方程式。在自然和諧之中,尋找方程式,以和諧為條件,求解方程式。 看看著名的牛頓萬有引力和F=MA等定律,以及所有那些用公式可以表達出來的規律,何償不是滿足和諧的條件呢!
古希臘最著名的數學家畢達哥拉斯的哲學認為世界的本質是數字,認為事物在變化過程中一定滿足數的關係,用數字可以描述定量的關係。他之所以得出這個結論,是和他研究絃樂器琴弦發出的音樂有關係的。查查我們老祖宗對“和諧”的最初記載:如樂之和,無所不諧,出自《左傳》,“和諧”最初說的是音樂協調悅耳。無怪乎畢達哥拉斯能從音樂和諧中找到世界的本質!
基於這些客觀定律的存在,並且人們相信所有事物的運動規律,以及滿足和諧的條件,今天,我們看到了載人衛星上天,人類登上月球;“繞月工程”可以遙控測量138萬公里外的資訊;我們乘座著波音和空客穿梭地球;我們擁有無線通訊和互聯網,瞬間傳遞資訊。還有很多很多東西,在我們的現代日常生活中,必不可少,看看哪一個不是遵循那些和諧的規律呢?
再來看看我們中國古代的陰陽五行學說,用唯物論和辯證法思想,認為世界是物質的,物質世界是由 金、木、水、火、土五種最基本元素構成,五行是指金、木、水、火、土五種物質的運動。這五種元素相互資生、相互制約,在和諧狀態下,保持著相對動態的平衡,使物質世界在陰陽兩氣的相互作用下,反復生亡變化,盛衰迴圈不已。這種學說對後來的哲學、天文學、氣象學、醫學、占算學等等,都有著深遠的意義。
任何事物均有陰陽屬性之分,但事物的陰陽屬性並不是絕對的,相對性是體現在一定的條件下,陰和陽之間可以相互轉化。宇宙萬物的五種基本物質,在不斷的相生相剋運動中維持著動態的平衡。無論世界物質如何變化運動,陰陽平衡和五行和諧是變化運動的根本。陰陽平衡是五行和諧的前提,五行和諧是陰陽平衡的保證,二者缺一不可。
從養生之道考慮,陰陽平衡和五行和諧是維護生命的根本。正常人身體呈現著陰陽平衡,五行和諧,體內五臟陽氣和陰精保持著相對的、動態的平衡。中醫把五行和五臟相對應,肝木心火脾土肺金腎水,彼此間是肝滋生心、心滋生脾、脾滋生肺、肺滋生腎、腎滋生肝相生關係。同樣相互的相克關係是肝制脾、脾制腎、腎制心、心制肺、肺制肝。五臟之間維持著五行的相互促進和相互制約關係。一旦這種關係失去和諧,陰陽失衡,體內的臟腑功能就會混亂,生命的健康狀況可想而知。
觀察我們周遭的每一件事,無論大小,無論形式,只要存在,都離不開和諧的條件。萬物運動以和諧為基礎,和諧存在於萬物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