創造一個和諧的社團氣氛 — 海外華人社團建設思考

吳琦幸

年關將近,在過了一連串的美國節日感恩節、耶誕節、新年之後,美國的華人又開始準備過中國新年了,人們的心情都是喜氣洋洋,歡聲笑語,互祝在新的一年中獲得更大的成績。當然也不要忘了說一句“恭喜發財”。

每年到了這個時候,也是很多華人社團開始換屆選舉,選出新一任的社團領袖的時候。不過也就是每到了這個時候,卻是幾家歡笑幾家愁,因為換屆選舉也是社團平日積累矛盾的焦點,平日的意見糾紛到了這個時候就會集中爆發出來。有的時候處理不當就會使社團籠罩著一種不愉快的氣氛。

隨著華人移民在美國的逐漸增加,社團創建也開始如過江之鯽。美國憲法的精神之一就是結團結社的自由,人們可以自由自在地按照興趣、業務、地域等等結成各種社團,高高興興地在一起渡過業餘生活,也可以為了慈善救助的目標,做一些公益事業。記得十多年之前,洛杉磯的華人社團寥若晨星。最早創建的社團就乾脆以中國聯誼會為名。到了今天,大一統的社團已經不再吸引人了,按照各種地域興趣專業的社團多了起來,甚至一縣一市都可以結成同鄉會、聯誼會。洛杉磯就有南通同鄉會、蘇州同鄉會。

只要是協會就要有會長副會長,理事會監事會等等。協會眾多本來是好事,但是人多嘴雜,各種想法都有,只要不注意融合不同意見,而是一味按照自己的意志辦事,就會造成一些問題。尤其到了年度選舉中,由於華人在自己的國家並沒有習慣這種西方式的選舉制度,還是帶著慣有的傳統觀念來搞選舉,有時畫虎類犬,把選舉作為排除異己的最佳時段,這樣就在選舉中挫傷一部分人積極性,選舉也成為一道難以逾越的門檻。

筆者覺得,海外社團應該吸取以往的教訓,創造一個和諧的社團氣氛,使社團可以團結凝聚力量,而不是削弱這種力量。在社團的建設方面,首先應該摒棄成見和傳統的觀念。中國人好窩裏鬥,這種習慣在海外尤甚。習慣了階級鬥爭觀念的人,雖然來到自由的美國國度,理智上認識到這是應該予以拋棄的,但是有的時候還是不自然地流露出來。口稱民主,內心卻是封建家長制,將不同意見、不同思維方式甚至不同的個性視為異己分子,稍有不合,即要予以鬥爭。實際上社團工作都是義務的奉獻,即使工作的方法不一,也不過是無傷大雅的社團工作,何用得上提到嚇人的高度。何必非要抱著非此即彼,鬧個水落石出呢?經過了中國歷次鬥爭的人都知道,整人的人到頭來都是要被人整。無休無止地整下去,真正是你方唱罷我登場,搞得個天昏地暗,人神共憤。這樣的社團,又怎麼使人覺得是來找樂子的呢,那不是找罪受嗎?所以還是要拋棄傳統觀念,回歸新時代,學習美國式的和諧社會方式,用每天都過耶誕節的心態來看待社團中的不同意見。

再則,僑領的氣度還是要大一些。社團人士來自五湖四海,五方人士雜處,各種性情中人都有,無論是會員還是理事,尤其是當領袖的人物,必須要寬宏大量,難得糊塗。如果事事都要斤斤計較,必須要證明老子一貫正確,就會引來非議,引起矛盾。海外生存不易,尤其是願意出來花時間、花精力、花財力的社團領袖,都是吃力不討好的事情,對於這些人士應該多看到他們的優點、多看到他們的奉獻,而不要因為他們的能力多寡而多所指責。

最後還是要尋找一種能夠加強社團凝聚力的機制,而不是要削弱社團凝聚力的方式。我見過很多形形式式的選舉方式,但是是否真的有用,或者真的將有能力有公信力的人士選為作為社團僑領,還值得觀察。當然僑領是需要一些基本的條件的,其中包括

  1. 對美國政治、社會、文化有一個比較深刻的瞭解,至少在美國的主流社會中有廣泛的人脈和一定的影響力。再低一點的要求是,能夠講一口流利的英語,帶口音的也行。當年華人先民為了抗議美國的反華法案,僑領們發動華人進行集體抗議活動,遊說國會取消這些不合理的法案。如果沒有這些基本的瞭解和跟主流社會的溝通技能,是無法勝任僑領的。
  2. 應該有一個比較堅實的經濟基礎。非盈利的民間組織是沒有政府的撥款來進行任何活動,它的經費來自于會員的捐獻,因此,一會之長也就成為捐錢比較多的人之一。
  3. 最後也是最重要的,就是凡是僑領不能有私心,更不能利慾薰心。非盈利團體要搞的活動都是有益於社區,有益於華人權利的無償勞動,如果一味想著通過當僑領來得到政治經濟利益上的回報,必定會與協會宗旨產生矛盾,也會使協會會員離心離德,從而導致協會的分崩離析。

為了保證具有這些條件的人士來當僑領,就應該要建立一種既民主又集中的機制,使這些人出來工作。而不要讓有人眼睛老盯著年度的選舉,以此排斥與自己意見不同的人。

Leave a Reply